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夜场资讯

(蒙古记忆)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作者:来源网络 时间:2024-04-29阅读数:人阅读

【基本情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古“丝绸之路”东端的交通要塞,是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前卫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及平凉工业园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平凉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9.3℃,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28万人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历史上曾孕育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国内内一级文物199件。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盒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与少林、武当、峨眉齐名的崆峒派武术等10多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前卫的区域文化特色。

【资源优势】平凉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资源多样,森林覆盖率33.42%,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等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是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是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域,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和农林产品基地。全市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已探明储量97.26亿吨,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原煤产量、火电装机容量分别占甘肃全省的一半和五分之一,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省很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出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国内首批5A级出游景区崆峒山、森林公园云崖寺、国内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泾川王母宫、崇信龙泉寺等自然景观100多处,魅力独具、闻名遐迩。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53.3万人次,增长22.07%。国内游客1953.06万人次,增长22.07%;境外游客2380人,增长22.8%。出游综合收入109.57亿元,增长26.24%;境外收入296.97万元。

【国民经济】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3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5.31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87.01亿元,增长4.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6825元,增长3.3%。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98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84亿元,增长4.3%,其中煤、电、建材三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6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1.1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81亿元,增长8.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跌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3.62亿元,增长9.1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3.11亿元,增长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9.34亿元,增长7.8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2.54亿元,增长11.14%,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592.44亿元,增长11.1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9亿元,增长9.2%。税收收入17.41亿元,增长7.0%;全年财政支出192.02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4.95亿元,增长12.8%。

【农业经济】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3.29亿元,增长4.8%。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4.5*亩,比上年减少11.06万亩。粮食总产量102.54万吨,增长1.4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68.6万亩,比上年减少3.73万亩,产量33.76万吨,增长6.02%;蔬菜种植面积29.4*亩,增加0.18万亩,产量43.8*吨,增长9.51%。年末大牲畜存栏45.99万头(只),增长1.8%。牛存栏40.27万头,下降3.03%,出栏28.84万头,增长4.69%;羊存栏15.8*只,下降5.01%,出栏14.53万头,增长4.67%;猪存栏45.33万头,增长24.74%,出栏53.8万头,增长22.79%。全年肉类总产量7.16万吨,增长11.16%。牛奶产量1.03万吨,增长0.36%。绵羊毛产量119.97吨,下降2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全市“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工业去库存情况:12月末,全市原煤库存同比减少48.8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11.7亿元,下降12%。降成本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6.19元,同比减少12.33元。房地产去库存情况:随着刺激房地产政策发力,房地产销售情况良好,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1-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9.9*平方米。

【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紧扣“六个精准”要求,聚焦深度贫困乡村,制定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25条政策措施,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市级财政列支3000万元支持牛、果、菜产业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养牛户给予500元/头/年的养殖补贴;在贫困村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38个、饲养肉牛27.6万头。加快果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引导贫困户新植苹果*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3639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77人(次),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输转8.*人(次),实现收入19.2亿元。目前,牛果劳三大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在贫困村新增温棚蔬菜568亩,种植全膜玉米33.6万亩、马铃薯24.*亩、中药材3万亩,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全市脱贫攻坚整合资金完成投资41.2亿元,占整合下达38.25亿元的107.7%;到村到户项目完成投资12.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1.8%。改造农村危房2011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24户3779人,完成自来水入户2804户,贫困村通村硬化路、饮水安全、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日间照料中心96个。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6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13.47万人。

【“三农”工作】2017年,全市持之以恒改善农村路水房网等生产生活条件,开工建设涉农项目246项,完成投资45.7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99条1055公里;建设水利工程60处,解决了23.84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崆峒北杨涧、泾川朱家涧、庄浪花崖河、崇信关河4座抗旱水库和新集水库加快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7万亩;行政村、自然村光纤通达率分别达到99.6%和70%,21.6万农户接入高速光纤网络。大规模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完成城乡造林5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4%。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依法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规范河道采砂。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5个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建成美丽乡村95个、环境整洁村200个。筹资3050万元搭建了农业信贷担保平台,撬动金融资金3.0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覆盖率达95%。持续推进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落实签单保费2352万元。

【项目建设】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44亿元,比上年下降36.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34亿元,下降26.82%;第二产业投资81.62亿元,下降69.17%;第三产业投资285.48亿元,下降12.88%。实施50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1259项,完成投资360.41亿元,下降41.4%;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61项,完成投资182.2亿元,增长13.16%;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7项,完成投资164.31亿元,增长38.76%;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5个,完成投资76.58亿元,增长3.35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03亿元,增长14.83%。住宅投资43.06亿元,增长13.15%;

【优势产业】全市全面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持续发展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建养牛小区159处,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69.1*头和28.84万头;新植果园22.8万亩,建成矮化密植园1.9万亩,培育标准化基地150万亩,果品产量123.44万吨;新增设施蔬菜2.*亩,种植蔬菜29.4*亩,产量43.8*吨;输转劳务48万人,创收88亿元,牛、果、劳务收入占到贫困户收入的70%以上。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龙头企业32个、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12个,新增家庭农场124个;海升超越农业1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建成投产,泾汭河川区国内级蔬菜产业园等一批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天源牧业等生态观光、游园采摘、农耕体验新业态快速兴起,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成功举办了“金果红牛出游”走进京津系列活动,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13亿元,牛果产业向工厂化生产、公司化运作、品牌化运营迈进。

【人民生活】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15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89元,增长5.4%。工资性收入17522.3元,同比增加1305.2元,增长8.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69.0%,工资性收入成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1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18.5元,增长0.8%。随着本地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建筑工程增多,本地务工形势较好,*找工作困难的农民工和相当一部分家庭留守劳动力选择就近务工,吸纳劳动力人数持续增加,使农村居民劳动报酬有效增加,拉动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49.34亿元,增长7.86%。

【环境保护】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区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下降8.75%;二氧化硫(SO )年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下降36.84%;二氧化氮(NO )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下降26.83%;空气自动监测站每月联网率均达到96%以上,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新标准考核为330天,占全年天数366天的90.2%。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7%,其中泾河、汭河、达溪河、水洛河、葫芦河全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内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县级以上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均为95%。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8分贝和69.2分贝。

【社会保障】2017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49人,其中职工13.4*人,增加415人;离退休人员5945人,增加373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1.23万人,增加472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0.74万人,增加2063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84万人,增加4837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69万人,增加29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人。参加生育保险7.92万人,增加3451人。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7.76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9.12亿元。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46.78万人。全年4.9*城镇居民和20.96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年末有社会福利院9个,床位629张,在院供养453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

【社会事业】2017年,全年争取国内和省上科技项目26项,资金632万元。国内项目1项,落实资金120万元;省列项目25项,落实资金512万元;安排实施市列科技项目15项,经费100万元。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850所,其中幼儿园854所,特教学校4所,小学816所,初中113所,九年制学校21所,完全中学14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独立高中15所,普通高校2所。本年度全市普通高校招生3718人,在校生7704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879人,在校生22517人;普通高中招生16281人,在校生52030人;初中招生24832人,在校生77675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37.9*人。小学入学率、毕业率都达到了95%,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99.87%,毕业率95%。本年度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9647人,上线人数达19355人,上线率98.5%。年末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含纪念馆)13个。全市有广播电台8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8436.5公里,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13%;电视综合覆盖率97.46%,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2.*户。

年末有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诊所)267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25个,村卫生室1533个,妇幼保健医院(所、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11660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594人,医院和卫生院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71人,注册护士 4226人;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2490张,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82.77%。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赛事获得奖牌60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22枚。

声明:该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会介入任何形式的担保,请仔细甄别!

会员头像

来源网络